1、引導探究式
當發現孩子在做數學題時一籌莫展時,家長不要急于讓孩子迅速解出答案,而是給孩子一定的思考時間。在孩子真的認真思考過后,再引導孩子從基本的概念出發,比如說,這道題究竟是考察平行四邊形還是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等,從而抓住破題點,在引導探究的過程中鼓勵孩子積極思考。
2、根據問題展開討論
也許有的家長會困擾,這道題我也確實不會呀,怎么和孩子討論問題呢?其實,與孩子討論問題,是有方法和技巧的,譬如孩子學習初中數學一般,掌握了就能在無形中激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比如說,家長可以嘗試問孩子,今天在數學課堂上,老師反復強調了哪些問題,重點講解了哪一類型的數學題?從而引導孩子抓住解決問題的中心點,一舉破題。
3、數學思維的培養
由于數學是一門解決問題的學科,因此數學思維簡單來說就是解決問題的思維,也就是邏輯思維。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日常生活的問題,家長也可以設置一些情景,激發孩子思考的欲望,進而與孩子進行探討,甚至可以與孩子一起進行辯論。
4、學習習慣的養成
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只要上課認真聽講就可以掌握知識了,但是進入初中之后,則需要在上課認真聽講的基礎上,進行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錯題整理等。家長可以給孩子多準備一些本子,并督促孩子做好每一個階段的記錄,另外,家長需要定時地查閱孩子的各種筆記,這并不僅僅起到監督的作用,最主要的是了解孩子目前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上的問題,如果家長可以解決的就盡量幫助孩子解決。
5、補習孩子的基礎數學知識
孩子對數學不感興趣,是因為對這些知識不熟,導致比較蒙圈,把數學課本上的知識點講透了,以孩子的那種能接受的方式,給孩子講數學的課本上的知識點,讓孩子理解知識點。數學的學習用的就是課本上的知識點來解答問題的,如果知識點不熟怎么解答問題。父母讓孩子知道自己努力學習了,這個數學也會做,剛開始的時候不要做一些比較難的數學卷子。當孩子的數學基礎知識能夠提高了,要有一個慢慢的適應過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