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錦瑟》原文及翻譯全文是什么?
答:以下是李商隱《錦瑟》的原文、翻譯及背景解析:
1. 原文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2. 翻譯
華麗的瑟為何竟有五十根弦? 每根弦、每個弦柱都讓我追憶逝去的華年。
莊周夢蝶,不知是夢是醒; 望帝化鵑,將思念托付給啼血的杜鵑。
滄海明月下,珍珠泛著淚光; 藍田暖陽中,美玉化作輕煙。
這份情感,如今只能追憶, 只是當時早已迷茫惆悵。
3. 背景與解析
- 創作背景:
《錦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創作于晚年。這首詩以“錦瑟”為題,實際是一首無題詩,表達了詩人對往昔的追憶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大量運用典故,通過象征和隱喻手法,將情感與意象交織,成為一首極具藝術性和解讀難度的作品。
- 典故解析:
1. 莊生曉夢迷蝴蝶:出自《莊子·齊物論》,講述莊周夢見自己化為蝴蝶,醒來后不知是莊周夢為蝴蝶,還是蝴蝶夢為莊周,象征人生如夢、虛實難辨。
2. 望帝春心托杜鵑:源自古代神話,望帝死后化為杜鵑鳥,啼聲凄切,象征思念與哀傷。
3. 滄海月明珠有淚:滄海象征廣闊的人生,明月下的珍珠如淚,暗喻人生的悲歡離合。
4. 藍田日暖玉生煙:藍田是古代著名的產玉之地,陽光下的美玉如煙般縹緲,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暫與易逝。
- 主題思想:
詩中通過對“錦瑟”這一意象的展開,表達了詩人對往事的追憶與感傷,同時也流露出對人生無常、美好易逝的感慨。詩的結尾“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更是將這種惆悵與無奈推向極致。
4. 文學價值
《錦瑟》是李商隱詩歌中最為神秘且富有象征意義的作品之一,歷來被認為是“一篇《錦瑟》解人難”。詩中豐富的意象和典故,使它成為后世文人不斷解讀和研究的對象。它不僅展現了李商隱高超的藝術技巧,也反映了唐代詩歌追求含蓄與象征的特點。
參考來源
- 原文及翻譯內容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