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簡介資料有哪些?
答: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祖籍湖北襄陽,后徙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他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李商隱和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被后人尊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1、生平經歷
- 早年生活:杜甫出生于一個官宦家庭,自幼好學,七歲能作詩。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
- 漫游時期:20歲以后,杜甫開始漫游吳越和齊趙一帶,期間赴洛陽考進士失敗。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結為摯友。
- 長安時期:天寶五載至十四載(746-755年),杜甫困守長安,生活貧困,逐漸對當時的社會狀況有較深的認識。他不斷投獻權貴,以求仕進,但均無結果。
- 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爆發后,杜甫曾被困長安,后逃至鳳翔,被唐肅宗拜為左拾遺。長安收復后,隨肅宗還京,又被外放為華州司功參軍。
- 晚年漂泊: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期間曾居成都,建有杜甫草堂。后來又漂泊到湖南,最終在湘江上的小舟中貧病去世。
2、主要成就
杜甫一生創作了約1400余首詩,他的詩歌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他的代表作包括“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杜甫的律詩成就也極為顯著,他不僅以律詩寫應酬、詠懷、羈旅、宴游,還用律詩寫時事,擴大了律詩的表現范圍。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標簽: 杜甫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