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簡介及個人資料是什么
答: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他是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
荀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他的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荀子早年游學于齊國,因學問博大,曾三次擔任當時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學宮之長)。后因齊國有人詆毀他,便前往楚國,被春申君任命做了蘭陵(今中國山東省臨沂市)縣令。春申君去世后,荀子被免職,在蘭陵一直居住,直至去世。
荀子的著作收錄于《荀子》一書中,全書現存三十二篇,涉及哲學、政治、道德等多方面的內容。在自然觀方面,荀子認為“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肯定自然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在政治思想上,他既堅持儒家禮治原則,同時也強調了政治法律制度的懲罰作用,主張禮治法治相結合的治國方針。此外,荀子還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有兩位著名的弟子——韓非和李斯。
荀子的思想在儒家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學術批判精神和兼容并包的意識,體現了戰國百家爭鳴走向學術交融的歷史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