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館》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著名詩作,以下是這首詩的原文及其翻譯,以及其中涉及的一些知識點。
原文:
```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翻譯:
```
我獨自坐在幽靜的竹林里,一邊彈琴一邊高聲長嘯。
在這深深的林中,沒有人知道我在這里,只有明月來照耀著我。
```
知識點:
1. 作者背景:王維,唐代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有“詩佛”之稱。
2. 詩體:這是一首五言絕句,屬于近體詩的一種。
3. 意境:王維的這首詩體現了他的山水田園詩風格,通過描繪竹林中的幽靜場景,表現了詩人隱逸的生活態度和高潔的品格。
4. 意象:
- “幽篁”:指幽靜的竹林,篁是古代對竹林的一種稱呼。
- “彈琴”:在古代文化中,彈琴是一種高雅的娛樂活動,常用來表現文人的修養和情趣。
- “長嘯”:即高聲長吟,是古人表達情感、抒發胸臆的一種方式。
- “深林”:象征著隱居之地,遠離塵囂。
- “明月”:在詩歌中常用來象征高潔、清冷、孤高,此處與詩人孤獨而高潔的形象相映襯。
5. 修辭手法:
- 擬人:詩中的“明月來相照”運用了擬人手法,賦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仿佛月亮特意來陪伴詩人。
6. 文化內涵:這首詩反映了古代文人對自然美的熱愛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也體現了王維詩中常見的禪意和超脫。
7. 思想感情:詩中透露出詩人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對自然美景的深深喜愛。
通過學習這首詩,可以了解到唐代詩歌的韻律美、意境美,以及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特點。同時,也能體會到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情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