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組詩作于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紐約。其序辭中Alsace-Lorraine通譯為洛林地區,位于法國東部浮士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塞和約》后歸還。在詩中,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將我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詩歌一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文中引用了《詩經·邶風·凱風》中的典故,對于《詩經·邶風·凱風》的解讀還存在一定爭議,詩中采用的觀點為母親不能在家安分守己,想要改嫁。她的兒子們唱出這首歌以自責,希望由此讓母親的回心轉意,但如今也有觀點認為是一首歌頌母愛的詩篇,以有子七人亦自慚不能報母恩來襯托母親的偉大。
標簽: 聞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