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鏡成像是在初二物理光學(xué)部分的一個重要知識點,以下是對凸透鏡成像知識點的總結(jié):
1.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利用平行光源或太陽光粗測凸透鏡的焦距,射向凸透鏡的光在光屏上會聚成最小、最亮的光斑時,凸透鏡光心到光斑的距離就是焦距。
2.光屏上無像的原因:(1)蠟燭在焦點處,此時不成像;(2)蠟燭在1倍焦距以內(nèi),此時成虛像,無法用光屏承接;(3)凸透鏡、蠟燭、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處,光屏上可能無像。(4)焦距太大,像成在光具座外。
3.燃燒的蠟燭不斷變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動,為使像呈在光屏中央,應(yīng)該將光屏向上移動或蠟燭向上移動或凸透鏡向下移動。
4.成清晰像時,加鏡片后,要再次成清晰的像,判斷光屏移動方向:
①加遠(yuǎn)視鏡(凸透鏡):對光的會聚能力變強(qiáng),像距變小,像變小,為使光屏上再次能成清晰的像,光屏應(yīng)向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 ②加近視鏡(凹透鏡):對光的會聚能力變?nèi)?,像距變大,像變大,為使光屏上再次能成清晰的像,光屏?yīng)向遠(yuǎn)離透鏡的方向移動。
標(biāo)簽: 凸透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