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劉步蟾是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的重要將領,他的愛國英雄事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早年經歷與海軍貢獻。劉步蟾(1852—1895),字子香,福建侯官(今福州閩侯)人。他自幼聰穎好學,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學堂駕駛班,成為該學堂第一屆學生,并以優異成績畢業。1877年,他被選派赴英國皇家海軍實習,學習槍炮、水雷和駕駛技術,成為清末首批接受系統海軍教育的將領之一。回國后,他參與監造北洋水師主力戰艦“定遠”號與“鎮遠”號,并擔任“定遠”艦首任管帶。劉步蟾還參與了《北洋海軍章程》的起草工作,為北洋水師的建設和規范化管理做出了重要貢獻。
2. 黃海海戰中的英勇指揮。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爆發。戰斗初期,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在“定遠”艦上督戰時受傷,劉步蟾臨危受命,代理指揮艦隊。他沉著冷靜,指揮“定遠”艦沖鋒在前,利用巨炮射程優勢,率先開炮,精準擊中日本旗艦“松島”號,使其喪失戰斗力。他還擊中了日艦“比睿”號和“赤城”號,重創了日方艦隊。盡管北洋水師在裝備和戰術上處于劣勢,但劉步蟾的英勇指揮為艦隊爭取了寶貴時間,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
3. 威海衛保衛戰中的壯烈犧牲。黃海海戰后,北洋水師退守威海衛。1895年2月,日軍發動對威海衛的圍攻,劉步蟾指揮“定遠”艦奮勇抗敵。2月5日,日軍魚雷艇偷襲,“定遠”艦被擊中受損,劉步蟾果斷下令將艦船駛至淺水處,作為浮動炮臺繼續作戰。他指揮“定遠”配合岸上炮臺,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2月10日,面對彈盡糧絕、援軍無望的絕境,劉步蟾為避免戰艦落入敵手,下令將“定遠”艦炸沉。隨后,他懷著報國無門的悲憤,服鴉片自殺,踐行了他“茍喪艦,必自裁”的誓言。
4. 歷史評價與后世的紀念。劉步蟾的英勇事跡深受后人敬仰,但他也曾因外國人的污蔑和不公正的歷史評價而受到誤解。例如,英國人泰萊在《在中國前線》一書中對他進行了負面描述,電影《甲午風云》也將其刻畫為貪生怕小的反面人物。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他的愛國精神和軍事才能逐漸得到重新評價。他被譽為“華人明海戰術,步蟾為最先”,是北洋水師的核心人物之一。
編后語:劉步蟾在甲午戰爭中的表現充分展現了他作為愛國將領的忠誠與勇敢。他不僅在戰場上指揮若定,還為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犧牲不僅是對國家的忠誠,更是對民族精神的深刻詮釋,至今仍激勵著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