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1480年3月3日—1567年),字惟中,號介溪,江西新余市分宜縣人,是明朝著名的權臣和內閣首輔。以下是他的生平簡介:
(一)早年經歷
- 出生與教育:嚴嵩出生于袁州府分宜介橋村(今江西省分宜縣),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五歲在嚴氏祠啟蒙,九歲入縣學,十歲過縣試,十九歲中舉,二十五歲時中進士。
- 科舉與初仕:弘治十八年(1505年),嚴嵩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正德十年(1515年),奉旨還朝,后進署南京翰林院事,召為國子祭酒。
(二)政治生涯
- 官場崛起:嚴嵩通過巴結同鄉夏言獲得升遷,最終進入內閣,成為權臣。他在嘉靖年間專權長達二十年,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
- 專權與貪腐:嚴嵩以其才情和文學造詣獲得皇帝寵信,但同時也因貪權納賄、敗壞吏治而飽受批評。《明史》將其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稱其“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
(三)個人成就
- 書法造詣:嚴嵩書法造詣深厚,尤其擅長寫青詞(實則多由其子嚴世藩代筆)。
- 文學貢獻:盡管嚴嵩在政治上備受爭議,但其文學和書法成就仍被部分學者認可。
(四)晚年與評價
- 失勢與去世:嚴嵩最終因道士的一句話被削官抄家,晚年境遇凄涼,1567年去世。
- 歷史評價:嚴嵩的奸臣形象通過戲曲和文藝作品深入人心,但近年來也有學者提出不同觀點,認為他也有忠君愛民、知人善用的一面。
綜上所述,嚴嵩是明朝中期極具爭議的人物,其政治生涯充滿了權力的游戲和個人的浮沉。
標簽: 嚴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