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漢族,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子賈長沙賈太傅。他的生平及主要事跡如下:
【生平簡介】
(一) 少年得志
- 出生與早期教育:賈誼于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出生于洛陽,少有才名,師從荀況的學生張蒼。漢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他以能誦詩書善文聞名于當地,被河南郡守吳公召致門下,受到器重。在賈誼的輔佐下,吳公治理河南郡,成績卓著,社會安定,時評天下第一。
- 仕途起步:漢文帝登基后,聽聞河南郡治理有方,擢升吳公為廷尉,吳公順勢舉薦賈誼。漢文帝征召賈誼,委以博士之職,當時賈誼僅21歲,是所聘博士中年紀最輕的。他在任期間,每逢皇帝出題討論,賈誼總能應答如流,獲得同儕的一致贊許,漢文帝非常欣賞他,破格提拔他一年內升任為太中大夫。
(二) 針砭時弊
- 禮制改革:賈誼在任太中大夫時,提議進行禮制改革,上《論定制度興禮樂疏》,以儒學與五行學說設計了一整套漢代禮儀制度,主張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興禮樂,以代替秦制。但由于文帝剛即位,認為條件不成熟,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 重農抑商: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賈誼針對當時背本趨末(棄農經商)淫侈之風日盛的現象,上《論積貯疏》,提出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主張發展農業生產,加強糧食貯備,預防饑荒。
(三) 謫居長沙
- 受排擠:賈誼的才干和年輕得志引起了一些老臣的嫉妒,特別是周勃和灌嬰,他們在文帝面前詆毀賈誼,導致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在長沙期間,賈誼仍不忘憂國憂民,寫下了《吊屈原賦》和《鵩鳥賦》等名篇。
(四) 再入宮廷
- 召回長安:三年后,賈誼被召回長安,擔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是文帝的小兒子,文帝希望賈誼能好好教導他。然而,梁懷王在一次騎馬時不慎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認為沒有盡到責任,從此抑郁而終,年僅33歲。
【主要成就】
- 文學成就:賈誼的散文主要成就是政論文,風格樸實峻拔,議論酣暢,魯迅稱其文為“西漢鴻文”。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其辭賦皆為騷體,形式趨于散體化,是漢賦發展的先聲,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為著名。
- 政治貢獻:賈誼在政治上提出了許多富有遠見的建議,盡管部分建議未被立即采納,但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賈誼的生平充滿了起伏,他以其卓越的才識和憂國憂民的精神留下了不朽的文學和政治遺產。后世常將他與屈原并稱為“屈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