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存在于約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6世紀間,是中國首個實行世襲制度的朝代。它被認為是由多個部落聯盟或復雜酋邦形式的國家,主要部族或民族稱為夏人。夏朝的建立者傳統上被認為是大禹,他在位時稱為“后”,去世后稱為“帝”。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后,延續約471年,最終被商朝所滅。
夏朝的政治體制為君主制,經濟上以農業為主,文化方面則有豐富的青銅和玉制禮器。夏朝的地理范圍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夏朝的都城包括陽城、斟鄩、安邑等地。
夏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從原始部落社會向世襲制國家的轉變,這一時期也見證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然而,關于夏朝的存在性,由于缺乏直接證據,如夏朝同時期的文字記載,一直存在學術爭議。盡管如此,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遺址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遺跡。
夏朝的貨幣包括貝幣、貝蚌、銅貝,而主要民族為華夏族。夏朝的歷史地位在中國傳統中非常重要,后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標簽: 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