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中只有一個王朝定都君士坦丁堡,這個王朝是:拜占庭王朝(亦稱:拜占庭帝國或東羅馬帝國)。以下是相關的歷史信息:
1. 君士坦丁大帝與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在公元330年將首都從羅馬遷至拜占庭(Byzantium),并將其更名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為“君士坦丁的城市”。
2. 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成為羅馬帝國的新首都后,隨著時間的推移,羅馬帝國逐漸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西羅馬帝國在公元476年滅亡,而東羅馬帝國則繼續存在,通常被稱為拜占庭帝國。
3. 拜占庭王朝:拜占庭帝國歷經多個王朝,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王朝:
- 君士坦丁王朝(Constantinian dynasty):君士坦丁大帝建立的王朝,是第一個在君士坦丁堡定都的王朝。
- 提奧多西王朝(Theodosian dynasty):繼君士坦丁王朝之后,提奧多西王朝也是早期在君士坦丁堡定都的重要王朝。
- 利卡潘努斯王朝(Leontian dynasty)、查士丁尼王朝(Justinian dynasty)、赫拉克留斯王朝(Heraclian dynasty)等:這些是拜占庭帝國歷史上的其他主要王朝。
4. 拜占庭帝國的終結:拜占庭帝國最終在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征服,君士坦丁堡也被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因此,雖然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國多個王朝的首都,但如果我們只考慮最初將首都遷至君士坦丁堡的王朝,那么就是君士坦丁大帝建立的君士坦丁王朝。后續的王朝都是在君士坦丁堡繼續統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