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字仲達,是三國時期曹魏的重要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同時也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公元179年,逝世于公元251年,享年73歲。司馬懿出生于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是漢族人。
司馬懿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有顯著的成就。他最初因曹操的出身而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后來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強行辟為文學掾,并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司馬懿被任命為太子中庶子,輔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幫助曹丕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司馬懿被任命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
在軍事上,司馬懿最著名的成就包括抵抗蜀漢諸葛亮北伐、屯田水利以及平定遼東。他曾兩次率大軍成功抵御諸葛亮的北伐,對屯田和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和謀略使他成為曹魏的重要將領和政治家。
司馬懿在曹芳繼位后,一度遭到曹爽的排擠,被升為無實權的太傅。但在正始十年(249年),他趁曹爽離開洛陽至高平陵祭陵時,發動政變并控制了京都洛陽,從而使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這一事件被稱為高平陵事變。
司馬懿去世后,被追尊為宣王和宣皇帝,廟號高祖。他的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謚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