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是清末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也是太平天國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他出生于1814年1月1日,在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的一個客家人家庭。由于在科舉考試中屢次不中,洪秀全在道光年間開始吸取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并撰寫了《原道救世歌》等作品,主張建立一個遠古的“天下為公”盛世。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領導發動了金田起義,并建立了太平天國,自稱為天王。同年,他攻克永安(今廣西蒙山),封王建制。1853年,洪秀全定都南京,并將其改名為天京,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在政治上,他完善了職官制度,修建了王府,確立了五軍主將;在經濟上,他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力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文化上,他改革了科舉制度,廢除了四書五經;在宗教上,他維護了拜上帝教的獨立性,抵制了列強的宗教滲透;在主權原則上,他對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一概不予承認,并積極抗擊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然而,洪秀全的盲目排外政策和不切實際的綱領,以及他后期腐化的生活作風,都具有負面影響。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天京病逝,享年51歲。太平天國在他去世后不久便覆亡。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歷時十四年,席卷了大半個中國,給中外反動勢力沉重的打擊,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孫中山曾自詡為洪秀全第二,表明了洪秀全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