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是三國時期的一位著名將領,他在歷史上以勇猛善戰而聞名。
皇甫嵩的讀音是:huáng fǔ sōng。皇甫為復姓,嵩為名。
皇甫嵩(出生年不詳—前195年),字義真,東漢末期杰出的將領,安定朝那人氏,位于今甘肅省鎮原東南。靈帝在位時,擔任北地的太守。在黃巾起義中任命左中郎將,鎮壓起義軍有功,官升太尉,封為槐里侯。
皇甫嵩出自名將世家,父親黃甫節及叔叔皇甫規皆為東漢杰出的名將。皇甫嵩自小受到將士風范的熏陶,少年時期就能文能武,才華橫溢。因此被察舉孝廉,在霸陵擔任郎中、臨汾擔任縣令。因父親去世,離職歸家,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出仕。直至漢靈帝即位,以公車征辟皇甫嵩任職為侍郎,派遣到北地任太守。
光和七年,黃巾起義,直逼東漢朝廷。漢靈帝命采納皇甫嵩建議,并任其為中郎將,率領精兵對抗黃巾軍隊。對抗之初,皇甫嵩兵敗退守長社。面對黃巾的進攻,皇甫嵩巧用妙計,連連戰勝,黃巾義軍傷亡慘重,最終敗在了皇甫嵩的手里。漢靈帝接二連三封其為都鄉侯、槐里侯。
皇甫嵩做人耿直、忠誠,在討伐黃巾起義戰役中居功偉至,讓朝廷中的小人奸臣十分嫉恨。趙忠和張讓曾被皇甫嵩訓誡,對此懷恨在心,于是兩人聯手詆毀皇甫嵩。漢靈帝聽信了讒言,就都鄉侯皇甫嵩降級回都鄉侯。
中平五年,漢國被涼州人王國侵犯,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皇甫嵩再次被任命為左將軍。在他英勇神明的率領下,最終擊退了王國軍隊。因此次戰役,皇甫嵩和董卓結下了恩怨。董卓一直找機會對皇甫嵩圖謀不軌,可惜都沒有成功,最后還被皇甫嵩屠滅全族。
興平三年,皇甫嵩因病去世,朝廷贈其驃騎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