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以北半球為例,試說明?
答:以北半球為例,晝夜長短的變化主要是由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以及地球自身的傾斜造成的。以下是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1. 春分(大約3月20日或21日):
- 在春分這一天,晝夜幾乎等長,大約各為12小時。這是因為地球的赤道面與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的夾角(大約23.5度)使得太陽光線直射赤道。
2. 夏至(大約6月21日或22日):
- 夏至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在這一天,北回歸線(北緯23.5度)上的太陽幾乎垂直照射,北半球的許多地方會有超過16小時的日照時間。
3. 秋分(大約9月22日或23日):
- 與春分類似,秋分這一天北半球的晝夜再次幾乎等長。
4. 冬至(大約12月21日或22日):
- 冬至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在這一天,南回歸線(南緯23.5度)上的太陽幾乎垂直照射,北半球的許多地方日照時間會少于8小時。
變化規律如下:
- 從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的晝繼續變短,夜繼續變長。
這種變化是由于地球的軸傾斜造成的。當地球在公轉過程中,不同的半球會不同程度地傾斜向或遠離太陽,導致日照時間的長短變化。南半球的晝夜長短變化規律與北半球相反。
標簽: 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