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板塊構造學說基本概念: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和若干小板塊。這些板塊不斷地運動,板塊內部地殼相對穩定,而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2. 地球的基本知識:地球的形狀是球體,有經線和緯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地球有自轉和公轉兩種運動,自轉產生晝夜更替、時間差異等現象,公轉產生四季更替、晝夜長短變化等現象。
3. 陸地和海洋的分布:地球表面海洋面積占71%,陸地面積占29%。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而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東半球。全球有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依次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四大洋按面積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 地圖的使用:學會在地圖上識別大陸、半島、島嶼、大洲等地理概念。了解不同地形(如山峰、山谷、陡崖等)在地圖上的表示方法。
5. 板塊運動的影響:板塊的運動會導致地震、火山噴發等地質現象,這些現象多發生在板塊交界處。
這些知識點是板塊構造學說的核心內容,對于理解地球的構造和地殼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標簽: 板塊構造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