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是一種關于社會、政治和經濟理論的體系,它由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19世紀中葉創立,并隨后由其他思想家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包括:
1. 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2. 階級斗爭: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斗爭是歷史發展的主要動力,不同的社會階級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些矛盾最終會導致社會變革。
3. 剩余價值理論:馬克思經濟學說的核心,認為剩余價值是由勞動者創造而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價值,是資本主義剝削的本質。
4. 資本主義批判:馬克思主義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不平等、剝削和異化,認為資本主義內在的矛盾會導致其最終的滅亡。
5. 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主張通過無產階級革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無階級的社會主義社會,并最終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6. 國際主義:馬克思主義強調無產階級的國際團結,認為無產階級的解放是全人類的解放,無產階級革命是國際性的。
7. 辯證法:馬克思主義采用辯證法的思維方式,認為事物的發展是通過矛盾的斗爭和統一來實現的,這是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
8.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強調理論必須與實際相結合,理論是行動的指南,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9. 發展性:馬克思主義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實踐的變化而不斷發展和完善。
這些特征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框架,并對后來的社會主義運動和理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