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必背知識點有哪些整理3
1、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2、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例如水、二氧化碳、氫氣、氧氣等物質。
3、由原子構成的物質:金屬、稀有氣體、金剛石、石墨等物質。
4、物質構成的描述:物質由××分子(或原子)構成。例如:鐵由鐵原子構成;氧氣由氧分子構成。
5、分子基本性質:
⑴質量、體積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運動且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運動速率越快例:水的揮發、品紅的擴散;
⑶分子間存在間隔。同一物質氣態時分子間隔最大,固體時分子間隔最小;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就是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變小的緣故。
⑷同種物質間分子的.性質相同,不同物質間分子的性質不同。
6、分子的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
分子構成的描述:
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構成。
例如: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②一個××分子由幾個××原子和幾個××原子構成。
例如: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二個氫原子構成
7、分子含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例:氫分子是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8、從分子和原子角度來區別下列幾組概念
⑴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種類不變。
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
⑵純凈物與混合物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純凈物由同種分子構成;混合物由不同種分子構成。
⑶單質與化合物。
單質的分子由同種原子構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種原子構成。
9、原子含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氫原子、氧原子是電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10、化學反應的實質: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11、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六大營養素: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大類。
12、蛋白質:
①作用:促進機體生長及修補受損組織。
②存在:肉類、魚類、乳類、蛋類、豆類等;
③CO中毒機理:CO與血紅蛋白結合,造成人體缺氧。
13、糖類:
①由C、H、O三種元素組成;
②主要存在植物種子或塊莖中(如稻、麥、薯類、甘蔗);
③作用:放出能量,供機體活動和維持恒定體溫的需要。
14、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質,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備用能源。
15、維生素:
①作用:調節新陳代謝、預防疾病、維持身體健康的作用。
②存在:水果、蔬菜、動物肝臟、魚類、奶制品等。
③缺乏會引起夜盲癥、壞血癥等。
16、人體中含量較多的元素有11種,最多的是氧,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鈣。
17、C、H、O、N以水、糖類、油脂、蛋白質和維生素的形式存在,其他元素以無機鹽形式存在。
18、鈣可使骨骼和牙齒堅硬;缺鈣會得佝僂病、發育不良、骨質疏松等病。
19、K+、Na+可維持人體內水分和體液有恒定的PH,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20、有機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含CO、CO2、H2CO3、碳酸鹽)
21、無機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CO、CO2、H2CO3、碳酸鹽)
22、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膠等。
23、三大合成材料:塑料(熱固性和熱塑性)、合成纖維(滌倫、錦倫、腈倫)、合成橡膠。
24、白色污染:廢棄塑料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治理措施:
①減少使用;
②重復使用;
③開發新型塑料;
④回收利用。
25、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溶解某種絨織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26、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27、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意義在于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且可以相互轉化: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